如何提高團隊管理能力?
多年來因為工作需要,參與了N個不同的團隊。每次從磨合到熟練到分散都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循環。對于我來說,則養成了一些特定的團隊運營習慣。分享如下:
一、對人和團隊的基本認識
1.核心價值觀是不可被塑造的
什么是核心價值觀?例如善良、誠信、堅持這種看起來很底層的價值觀往往會在加盟之前就形成了。按照政治學上一個有趣的觀點,人的政治立場是寫入基因的。那么一個員工做事情的基礎價值觀也是寫入基因的。單純的演技都堅持不了太久。
而且你也很難像周星馳電影《濟公》中一樣,重塑一些核心的東西。這事兒,我走過彎路,對人抱有過幻想,結果發現,沒有濟公那樣的金剛鉆,就別高級攬瓷器活兒。
然而,除了核心價值觀外,其他的對企業的理解、對事業的價值塑造、對產品的認同、敬業精神等是可以通過溝通得以引導的。所以,我們在團隊成員的選撥和面試環節重點看人品和核心價值觀,篩查這種不易被改寫的部分。也算是重點考察德才里面的德。如果這條不合格,直接Pass,不論才華。
2.我們假定人都是善良的
以前讀華為的基本法產生的資料,說華為在基本法前做了個假定:我們假定人都是善良的,之后再去做各種各樣的追求。同樣,我們要假定員工都是善良的,這個善良不是單純無知,而是說人有一顆善良的心。善良的心能夠演化成很多善良的行為、有責任感的行為、想把事情做好的動力、渴望被認可的本能。
有了這樣的前提,在具體的工作中,如果有員工對一些任務不清晰,或者有疑惑,我們通常會覺得是整個項目或者職責有一些不清晰的部分,給他們造成了困惑。進而采用疏導而非批判的管理策略。事實證明,基于信任的管理,能帶來正能量和正回饋。
當然,這只是一個團隊氛圍的基礎理念,但千萬別小看了理念,潛意識的東西,往往會在實踐中放大成型。你對人的一點點質疑都會在行動中反應成沒有耐心。
3.我們認為管理是互動的
GE前老大管理學家杰克·韋爾奇的助手羅塞娜·博得斯基將自己14年的助理生涯整理成冊,著書立說,提出“向上管理”(managing up)的概念,改變了傳統管理是胡蘿卜加大棒的基本思想。
一直強調團隊成員要彼此理解,要向上理解,適應彼此的風格、特性,從而共同追求一個一致的目標。單純的布置工作,會造成整個團隊的決策中心都在Team leader身上。
然而,當上下管理一起綻放的時候,力量就爆發了。我們通常會對一個項目想要達到的核心目標作出群體討論,明確團隊KPI,之后再對這個KPI進行分解,告訴所有的人這是我們要追求的,中間的不缺、突發都不可避免,只要你可以決策的部分就應該快速補充,加強團隊的敏捷。
二、對團隊管理的一些具體操作
1.以晨會、例會制度為載體的歸屬感建立
坦率的說,我不是一個愛開會的人,但是至少團隊的會議還是需要堅持、規律的進行。至少有下面幾個好處:首先是有一個明確的團隊歸屬感,定期的會議,有點類似每年的春節、中秋,讓你有一種精神上的歸屬感。其次,會議能把一些平時溝通不充分的部分,在有意無意間找平,能把張三的工作被李四知曉,節約一些溝通成本。
再次,會議也是彼此激勵和學習的場所,張三看到李四的成績也會有上進的欲望,甚至私下去交流。還有一條就是,團隊會議是團隊周報的總結場所,可以發送給更高級領導,保持對團隊行動的了解和知情。最后,團隊會議可以不斷設計零時議題,頭腦風暴、焦點訪談什么的,可以活躍團隊氛圍,保持活力。
2.績效輔導為核心的績效管理(KPI導向)
績效管理是很多公司都在用的管理工具。但是實際情況是,一管就死,一放就亂。
因為績效管理主要包括了下面幾個方面:績效計劃制定、績效輔導溝通、績效考核評價、績效結果應用、績效目標提升。之前之所以用不好這個工具,主要是因為我們把聚焦點都放在了績效考核上。后期我在使用績效管理的時候,基本上把中心都放在了績效計劃、績效輔導上。
例如在計劃行動前及時的溝通方案、計劃中交流困惑、臨時培訓補漏能力短板等方面。實際效果要遠遠好于單純績效考核。
但是,整個團隊和個人的KPI我基本上定期都會重申,讓每個人不要忘了我們從哪里來,最終要向哪里去。
3.以項目管理為基礎的工作推進
在具體的工作上,我們習慣于引導大家拆分手中的中等目標,分成符合SMART原則的顆粒。之后,定期Check,Review。在關鍵節點的把控極為重視,確保項目質量。實際的情況是,很多同事接到任務前開始覺得很頭疼,但是一旦正確的拆解,系統的推進后,都會有一種輕松感。
而團隊級的項目,一般由一個人牽頭,定期做項目溝通會。同時,建立一個yahoo日歷,把每個人的工作都記錄進入日歷,形成看板效應,減少兌現時的偏差。
4.以標準化作業為目標的知識沉淀
因為大家的工作基本上都不是純體力勞動,所以涉及到很多知識的積累和梳理。我們一般對于重復性的項目和產品,都會定期進行梳理。提煉其中的精華,豐富案例庫。確保后續調用的時候可以標準化。
5.以求助共事為載體的內部資源聯系
由于很多時候單靠自己的團隊是無法實現復雜工作的。因為我們一般會發起一些規模不大(主要是易于掌控效果)的求助或項目。加強和其他團隊在工作中的磨合交流,這樣能加深對產品的理解、加強內部的磨合,為一些關鍵時候一起作戰鋪墊好同事基礎。
6.以開闊視野為導向的團隊活動
一般的團隊活動都喜歡吃吃喝喝K個小歌,當然我們也不能免俗。但是,很多時候,我們的活動多去參觀一些博物館(如北京自來水博物館);吃一些沒有吃過的特色飯店;做一些小眾的交流(如騎行愛好者的普及);有時候也會請一些社會某領域的達人分享公益課程(知乎有達人的話,也可以私信我)。保持團隊在工作之外的新鮮思路涌入。
總之,在團隊運營中,還有很多細節和意外讓你計劃趕不上變化。不過,一個合理、扎實的運營框架和方法,還是令一個團隊更有生機。